艺术与活力之城,精彩不落幕

2023-11-21

      

        随着后现代艺术大师作品《相对平静》与观众见面,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昨天落幕。这是精彩纷呈的一个月,以“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办节宗旨的艺术节共推出了72台高规格、高质量的演出项目,举办近千场活动,惠及观众600多万人次;这是星光璀璨的一个月,乔治乌、蒂勒曼、马祖耶夫等名家大师,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美国芭蕾舞剧院等名团集中亮相;这也是硕果累累的一个月,艺术节交易会共计达成560多项交易意向,整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从丹桂飘香到枫叶渐红,这场“人民大众的节日”再次见证了这座城市对于文化的热爱。现象级的演出呈现、高品质的内容策划、多维度的文旅融合、国际化的办节氛围,城市与节庆相互赋能,艺术家与观众双向奔赴。正如首次来沪参加艺术节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艺术总监蒂亚戈·罗德里格斯所感慨的:“上海是一个充满无限艺术能量和活力的城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能让全世界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就是巨大的成功。”

       聚光舞台杰作,加速文化交流

       本届艺术节的高光时刻众多:开幕式演出交响诗篇《丝路颂》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喷水池广场全球首秀、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史诗话剧《静静的顿河》带来“观演马拉松”……

       世界首演12台,亚洲首演3台、中国首演5台、上海首演44台,上海作为国际演艺大码头四年积聚的演出势能在本届艺术节充分释放,进一步发挥出国家级综合性节庆品牌“聚光灯”和“加速器”效应。艺术节具有国际水准和专业眼光的选剧品格一览无余,古典音乐界“活化石”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和时下欧洲最火爆的音乐永恒乐团都来了,新世代钢琴家刘晓禹“肖赛”夺冠后的中国首秀令在场观众大呼过瘾,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展现出了现代芭蕾舞界金字塔尖般的一流水平。

       中国原创也在这个大舞台释放不可忽视的声量,南音、花鼓戏、花灯戏、锡剧等九种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传统剧种芬芳满园。舞剧《永和九年》《咏春》、杂技剧《天山雪》、话剧《钟馗嫁妹》《陆机》、交响组曲《向海之路》等,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舞台追光灯之外,艺术节也助力铺就更有影响力的“文化丝路”。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论坛上,希腊雅典数字艺术节、俄罗斯索契冬季国际艺术节等24家“丝盟成员”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上海共识》。“上海共识”的签署,令“丝盟”合作交流持续走向纵深。

       经纬度向外延展,拥抱文旅融合

       “在这里不仅遇到了老朋友,还结识了来自全球的新朋友。”在今年艺术节的交易会现场,泓洋国际总裁丁墾对记者说,“能跟国际市场重新联结的感觉太好了。”互动与交流发生在艺术节的各个环节,交易会上,116项“引进来”意向划定了未来数年上海演艺引领全国的国际视野,而103项“走出去”意向则标定了国内原创能够达到的中华文化高度。以泓洋国际为例,公司过去大多都是将百老汇的口碑作品引入国内,如今,丁墾认为在“输入”之后,将中国原创优质剧目“输出”至海外、打通双向交流的通道也将成为公司接下来的重心之一。据透露,泓洋国际正在与徐俊戏剧艺术中心洽谈,将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届艺术节的经纬度再次向外延展,沪苏浙皖鲁五地联动,多明戈、乔治乌、马林斯基剧院走进江苏无锡、山东潍坊、浙江宁波和安徽等地的分会场,在当地掀起演出热浪。与此同时,本届艺术节首次把“节中节”品牌带入长三角,在连续三个周末的时间里,童话偶剧、魔术展演、亲子音乐剧、音乐会等类型丰富的16场演出200场巡游活动走进南浔。区域演艺资源也回流到上海主会场,宁波分会场输送的舞剧《东方大港》和无锡分会场输送的锡剧《涓生之路》,形成主会场与分会场在内容创作上的互动。

       在文化正成为城市重要流量入口,服务经济、促进消费强引擎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拥抱文旅融合的大势?以创新驱动,研发一台复合型“文旅消费强引擎”,成为本届艺术节又一大探索。本届艺术节首次与第34届上海旅游节相衔接、与第六届进博会后举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相交融,形成三大重磅节展首度合体。据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总裁李明介绍,超过10%的观众打“飞的”,拖着行李箱来沪赏好剧、看美展,秋季的上海也成为更多境外游客入境中国的第一站。

       “文旅消费强引擎”要可持续运转,离不开把流量变“留量”的人才。在“扶青计划”创设满十年之际,艺术节完成了两个“首次”——首次面向全球青年艺术家进行委约招募,首次增设视觉艺术板块。一呼百应,来自英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逾313个作品申报,品质与数量较往年均有大幅提升。青年艺术家的无限畅想为上海带来全新活力,上海又反哺着创作的繁荣生长,这或许便是艺术之于城市最美好的模样。

(文汇报记者 王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