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多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带给我们什么?

2023-11-17

    

        11月19日,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和露辛达·查尔兹联手创作的《相对平静》将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收官。

         一个多月艺术节盛事,实现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10月初谈到的目标,“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进一步凸显艺术节链接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国际叙事能力,加大力度集中展示国内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展示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热闹背后,是经年累月的努力。从2016年美国芭蕾舞剧院收到上海大剧院和艺术节中心邀请,直至亮相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接洽长达7年。艺术总监苏珊·贾菲说,“上海观众有一个月的艺术节,很幸福,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多待几天看演出。”

全球新朋旧友带来惊喜与感动

        一个月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老朋友带来久别重逢的感动,第一次亮相的新面孔也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

    

        83岁的指挥家艾森巴赫第五次来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次,他指挥的是一支全新的乐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乐手聚集在一起,在数天时间里进步显著,用友谊创造音乐。“能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为3000位观众演奏,我感到非常荣幸。全世界艺术家聚集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观众一起,通过艺术创造和平、理解和幸福。”

        82岁的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距上一次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已过去22年。在前滩31演艺中心,宝刀未老的多明戈一口气演唱了11首咏叹调,“你能想象吗?已经过去22年。我想,唯一的变化是我又老了一点点。上海的观众太棒了,演出现场的气氛让我非常感动。上海的年轻观众对古典音乐的热情跟对流行音乐一样,这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并不多见。我已在期待下一次到访上海,希望不要再等22年。”

    

        今年是云门舞集创立50周年,舞团带着新作《霞》来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为宣传《霞》,创始人林怀民和现任艺术总监郑宗龙提前半个月与上海观众见面。退休后的林怀民,一直惦记着上海,以及上海的那碗黄鱼面。“以前每年都会来上海,就像住在隔壁一样。好几年没来了,有好多老友相见,也希望观众能喜欢云门的新作品。”

        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同样对上海念念不忘。“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来上海了,每次来都有回家的感觉。这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年轻、充满活力,融合了多元的文化。我想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这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

    

        第一次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史蒂芬·霍夫提前5天抵达上海,挑选演奏用的钢琴,排练曲目。霍夫爱上上海交响音乐厅。“这座音乐厅太棒了,外观好看,内里音效也是世界级的,我想把它搬到伦敦去。”

         与指挥家余隆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贝多芬、勃拉姆斯两部钢琴协奏曲,乐团表现让霍夫连连称赞,上海观众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观众年轻、安静、专注。”

    

        第一次亮相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刘晓禹同样被上海观众感动。演出结束后,他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组照片:上交音乐厅大厅放着一架立式钢琴,上面写着“play me”(弹我吧)。从孩子到老人,不少观众在琴上一较高下。刘晓禹配文:“场外练琴的观众我都听到了,气氛很棒!加油!”

        42岁的阿丽娜·科约卡鲁率领各国芭蕾明星组成“首席天团”,为上海观众贡献精彩的芭蕾盛宴。告别之前,阿丽娜说,希望明年有机会,把全新制作的舞剧带到上海。“我还要把我的两个女儿一起带来,一起探索上海这座令人兴奋的城市,一起逛逛上海的街道、博物馆和咖啡馆。”

传统文化找到知音,也找到创新动力

        全国各地传统文化精品力作蓄势三年,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平台找到更年轻的知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厦门市南乐团创作的南音《文姬归汉》上演前,艺术节中心和宛平剧院组织“一剧一赏”以及现场直播探班活动,南琵、拍板、四宝等乐器的展示互动和南音礼仪的介绍,让观众惊叹连连。两场《文姬归汉》上座率都在九成以上,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比安科尼称赞,“演出十分精彩,音乐优美感人。”演出吸引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师生,“千年古音,余韵悠长”“呈现了一场满汉全席式的视听盛宴”“这些大胆而新颖的设计,同最古老雅正的曲牌融合在一起,让古老的南音如繁花般绽放在现代化舞台上”等好评不绝。

    

        上海京剧院与天蟾逸夫舞台联合策划“全国京剧院团中青年演员交流演唱会”,汇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35个京剧院团的36位中青年优秀京剧演员。新疆京剧团回族演员麻璇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演出,“我在上海舞台展现新疆戏曲演员最佳风采。”中国台湾演员陈允雯不胜激动,“我想让上海观众、各地同行看到台湾京剧人的魅力。京剧在台湾拥有众多观众,应该紧跟科技脚步拓宽宣传渠道,让两岸戏曲界更加了解彼此。”

        天蟾逸夫舞台总经理潘熠文说,“此次演出是艺术节中耀眼的传统文化元素,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京、津、沪以外地区的京剧院团及演员展示实力,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各地院团未来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创造契机。”

        观众们在艺术节一饱眼福,一饱耳福。演员们在艺术节舞台一较高下,感受行业最新发展。南音《文姬归汉》、曲剧《鲁镇》、商洛花鼓《情怀》、锡剧《涓生之路》、花灯戏《花腰飞虹》、花鼓戏《夫子正传》等艺术节参演剧目都报名角逐新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中国剧协副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谢涛领衔的新编晋剧《庄周试妻》,同样为青年演员申报“白玉兰”。2005年,年轻的谢涛带着《范进中举》来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此前晋剧69年没有来过上海。《范进中举》之后,傅涛领衔主演的《傅山进京》《上马街》《于成龙》都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由此走向海外。

“节中节”“分会场”拓展上海文化版图

        今年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自身最有优势的资源出发,发挥服务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平台功能,将多明戈、乔治乌、马林斯基剧院等名家名团带到各个分会场,沪苏浙皖鲁五地联动,形成主会场与分会场的资源同步。

        艺术节首次将“节中节”品牌带出上海,带到浙江湖州南浔。南浔国际亲子儿童艺术节和第12届上海国际魔术节、第7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暨首届国际精品木偶艺术展演、首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等共同组成“节中节”矩阵。

         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9台剧目16场演出和近200场的古镇巡游,覆盖近22万人次的游客和观众。中共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表示,湖州与上海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合,湖州一直致力于推动由“湖”入“海”、湖海一体,“这次在南浔举办首届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由美丽湖州牵手海派上海,打造国际一流的亲子艺术演艺平台,既是向世界发出‘南浔邀请函’,也是让世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欢迎中外游客来湖州畅享亲子生活。”

    

        山东潍坊首次被纳入艺术节“朋友圈”,歌唱家安吉拉·乔治乌、普拉西多·多明戈音乐会等多台国际级优质内容嵌入当地文化递进发展的进程中,以“国际风”拓宽“国际观”,以“高质量”提升“高站位”。

        江苏无锡分会场从2012年起举办至今,成为重要的惠民活动载体和城市文化名片,并孕育出当地的文化艺术品牌。今年无锡以“拥抱世界、致敬经典”为主题,为市民提供精品舞台剧目演出37场、其他活动近60场。

        11月,第五次举办的艺术节浙江宁波分会场引入两场在主会场演出的境外节目——李垂谊与萨尔茨堡室内乐团音乐会和英国1927剧团的话剧《根》。安徽分会场则以交流会方式,展示中欧文旅创意园区的发展态势和成功范例,推动中外文旅创意园区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向分会场输送全球优质演艺资源的同时,国内原创力作也沿着艺术节“航线”驶向主会场观众。今年浙江宁波分会场为主会场送来取材于浙江港口建设故事的优秀舞剧《东方大港》,又为艺术节“艺术天空”送来甬剧艺术,形成主会场与分会场在内容上的互动交流机制。

        “上海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大码头’,也是文化艺术创作的‘源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围绕国际性、人民性、创新性的鲜明特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为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做出新贡献,以文化赋能区域发展,实现艺术惠民,推进文旅融合。”李明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记者:诸葛漪 吴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