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启示录

  十月金秋,上海迎来了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是这项国际性文化节庆自1999年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自诞生之日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就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演出团体和国际艺术大师,成为了展示中外经典艺术、世界优秀文化的窗口和舞台,在促进中外艺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五岁的艺术节无论是在剧目选择、演出接待还是市场营销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贯穿在其中的一根主线就是“艺术节是人民大众的节日”。较之以前,本届艺术节的项目设置更规范、演出种类更多、目标观众更明确,同时也更加注重将艺术节的“经典性”与“大众性”和谐统一,使更多的观众能走进演出剧场、走进艺术殿堂,从而体现出了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国际艺术节庆的内涵。
  
  万民共享:经典与大众相融
  
  著名声乐家周小燕教授曾这样评价艺术节:她不仅把国外的剧目引进来,同时还把我们最优秀的剧目推向世界,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最好、最精彩的演出。本届艺术节举办至今,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经典剧目越来越多、艺术大师越来越多,而剧场里的空位却越来越少。
  
  本届艺术节参演剧目川剧《激流之家》的编剧、著名剧作家徐说:“艺术节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标志,是代表上海全面发展程度的一个品牌。”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艺术节,它们的定位也不尽相同:有的突出经典的重现,有的营造节日的喜庆,有的注重大众的狂欢,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主旨就是将“经典性”与“群众性”融于一身,使艺术节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节日。表演艺术家奚美娟说:“对于正在关注城市文化精神建设的上海人来说,把精彩的艺术节目带到他们的身边比什么都重要。”从1999年首届艺术节举办以来,艺术节逐渐探索、形成并走出了一条将“经典性”与“群众性”相融合的新路;不仅每年的参演剧目不断增加,而且内容更新颖、形式更丰富、品质更上乘、演出更热门,使“阳春白雪”真正飘进千家万户。在本届艺术节的55台参演剧目中,不仅有《大河之舞》、《探戈女郎》这样长演不衰的欧美名剧,还有像《霸王别姬》这样的原创经典剧目。据统计,艺术节时间还未过半,不少剧目的票房早已悄悄收尾,像《大河之舞》、《霸王别姬》、《茶花女》、《探戈女郎》、《国际精品魔术晚会》等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这些演出的上座率几乎都达到100%,而其它剧目的出票率也都超过了八成。
  
  在此同时,艺术节组委会通过南京路和豫园“天天演”群文活动品牌的创新和延伸、艺术节优惠票措施的推出以及“中外艺术家下社区”等各种形式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令更多的市民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参与到艺术节中来,从而使本届艺术节出现了诸多观众“大手牵小手”,由广场走进剧场,从看客变成主角的有趣现象和话题。来沪观摩艺术节演出的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孙豹隐对此评说道:“艺术节不仅让百姓看到了好戏,也让好戏找到了观众。”著名女作家程乃珊有一次在逛南京路时,恰好也碰上了艺术节“天天演”,她说:“台上演员的纵情表演与台下观众的快乐表情,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艺术节是人民大众的节日。”沪上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董卿这样形容说:“这是一个经典荟萃、万民同乐的艺术节日!”
  
  海纳百川:引进与原创并举
  
  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海纳百川”已成为上海这个城市最鲜明的文化标签。易趣网络公司的董事长邵亦波就认为艺术节的很多节目和上海的风格很一致,这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很多艺术作品就像是为了这个城市而创作的一样:“本次艺术节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整体的活动。这些剧目国际化又不失民族化;年轻化又不失底蕴;活泼化又不失浑厚。”澳大利亚“岛上十日”艺术节的执行总监伊丽莎白・华士在观看过几场演出之后大声赞叹:“艺术节的很多演出太美妙、太震撼了!好东西就是要分享!”曾四次来到上海观摩艺术节演出的德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罗姆先生说:“艺术节是一个世界各国文化名流聚会的场所,很多国家的演出团体都会为能到上海参加艺术节感到非常荣幸。”
  
  参演剧目的国际性影响力,已成为艺术节所推崇的一大亮点。今年就有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十多个国家的二十多台各类艺术演出,令艺术节成为别具异国风情的“艺术狂欢节”。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作如是观:“一个城市‘文化狂欢细胞’的激活,需要一个微妙而缓缓的‘戏剧艺术’的集聚和推广来完成,艺术节担当的正是这样一个深层次的城市文化的再造。”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野口裕子曾说过:“艺术节越来越成熟了,很多剧目都体现了国际性。”阳光文化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澜说:“这次艺术节上有不少剧目有强烈的现代性,这些现代性的演出让我们的艺术节更有活力。”搜狐网络公司的CEO张朝阳也认为:“艺术是超过国界和地域的,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感性的沟通方式。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进行的国际艺术节必将成为今秋最为瞩目的盛事。”作为闭幕演出活动的《探戈女郎》近年来正在欧美热演,今年应艺术节的盛情邀请而来上海进行演出。该剧总制片人迭戈・罗梅在邮件中提到:“能参加艺术节的演出我们感到很荣幸,相信《探戈女郎》的演出会取得成功,上海的观众一定会爱上她!”这些说法表明,良好的市场和人气使艺术节走出了一条富有海派文化特色的经典与大众相结合的路途。
  
  注重国际演出的同时也打好本土原创牌,并使之成为国内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这也是艺术节的一贯追求,今年将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创排的《霸王别姬》放在开幕式上演出正印证着这一点。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白亚光就给予了很高评价:“本届艺术节的演出剧目都非常经典、优秀,很多演出达到了国际水准。”《霸王别姬》的导演赵明向记者表示:能在艺术节的开幕式上演出实在很意外,这足以说明艺术节对原创作品的重视。同样来自本土的芭蕾舞剧《精卫》的导演邓林就说他们已为艺术节的这两场演出做了很多准备,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喜欢这部来自天津的国产舞剧。澳大利亚昆士兰表演艺术中心总监约翰甚至这样表示:“这次艺术节上的中国传统戏剧表演令人惊叹,无论是音乐唱腔、歌舞表演还是舞美服装,它们都深深感动着我,我一定要把它们带回我的故乡。”
  
  不仅如此,艺术节的举办还衍生出了更为深远的大众效应。艺术不仅仅是艺术,也是生活和学习的一种方式。上海市首届“九大教育功臣”之一的刘京海老师表示:“艺术节的举办,将是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课堂。”事实的确如此,本届艺术节不仅走进了剧场、街头、社区,还走进了青青校园。艺术节所举办的青春“沪”动――2003上海青年学生文艺活动巡礼,在全市大中学学生中掀起了积极参与艺术节的高潮,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高校学生积极报名成为艺术节的志愿者,在第一线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当中去。
  
  高品质的演出自然能培育出高档次的观众,曾多次主持过艺术节开幕式及演出的主持人曹可凡告诉记者:这五年来与艺术节一同成长起来的,还有上海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著名舞蹈家杨新华也说:“举办国际艺术节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可以让上海的观众更多地接触到世界上最精彩的文艺演出,不仅能让观众一饱眼福,而且也能让上海的文化氛围得到整体提升。”前不久,率德国NDR交响乐团来沪演出的指挥大师艾森巴赫也给予了上海观众很高的评价:“上海是个奇迹般的城市,这里的人民是最热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