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离离,朱鹮蹁跹,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落幕

2018-08-25
青草离离,朱鹮蹁跹,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落幕

       八月的草原,青草离离。今晚,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落下帷幕。在朱洁静、王佳俊两位“舞林高手”的带领下,上海歌舞团的演员们以生动的舞姿,动情的演绎,为草原观众带来了本届分会场的闭幕演出——原创舞剧《朱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一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出席并观摩了演出。

      舞剧《朱鹮》以珍稀野生动物朱鹮为创作灵感,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与自然、与环境、与各种生灵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同命关系。整个演出分为上下篇,从远古到近现代,两个极端对立的舞台效果伴随强大的戏剧张力,从美轮美奂到惨烈扼杀,到最后的重生,激起人类的深层反思,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现场观众在看过演出后表示非常激动,“之前我就知道有这部舞剧,一直很想看,这次没想到能有机会在呼和浩特,在家门口看到上海舞蹈演员的曼妙身姿,真的是太棒了!”

      《朱鹮》演绎的是人类与自然生灵的对话,而此次艺术节在内蒙古举办分会场活动,也恰是一场城市与草原、城市与自然的对话。在历时11天的分会场活动期间,上海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艺术家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践行“乌兰牧骑”精神,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共举办了3场室内演出及2场走基层,下牧区的户外演出,4千多人次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

      此次分会场活动获得了上海与内蒙古两地媒体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迄今为止,约30家上海、内蒙古及中央媒体刊登了近40篇相关报道。值得一提的是,两场户外演出通过艺术节官方账号在集聚年轻人的互动社区BiliBili弹幕网进行了现场直播。8月16日、17日两天的活动共有20万人次通过直播观看演出,同时在线人数近8万人,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的关注。

      开幕之初的 “草原之声·廖昌永独唱音乐会”声声在耳,歌唱家廖昌永携手指挥家汤沐海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共同献演,为草原带去了独特的“上海味道”。演出最后,全场观众跟着廖昌永合唱《呼伦贝尔大草原》,整个现场近乎沸腾,那一刻沪蒙两地艺术家及观众的热情被完全点燃。草原和城市,这两个相隔千里的地方,在这一刻没有了距离。

      在这之后,来自上海的“乌兰牧骑”还走进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牧区,与内蒙古艺术家一起,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牧民们送去上海的问候。此次下旗演出代表团面临路途遥远、气候变化大、演出住宿餐饮通信条件较差等诸多困难,如16日晚间演出突降大雨导致舞台湿滑、演奏设备暴露在雨水中、工作人员需冒雨换装演出;17日在草原牧区上的演出无电力、无移动信号、无演出设备等状况。但全体演职人员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用行动践行“乌兰牧骑”精神,真真切切的做了回“红色文艺轻骑兵”。

      两场牧区的演出前,“一堂生动的党课”深刻阐释了“乌兰牧骑”精神。78岁的乌兰牧骑老队长巴图朝鲁回忆起上海艺术家对乌兰牧骑初创时的帮助,不禁热泪盈眶,也让在场的上海文艺团备受鼓舞,“不忘初心种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乌兰牧骑的精神在代表团成员的心中有了更为具象的展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沪蒙两地艺术家和演艺剧目的交流互动、交融互鉴,为内蒙古人民输送了优质丰富的精品力作,更好地体现了艺术节“辐射全国、服务全国”的办节功能,是对“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的实际诠释。

      未来双方将继续坚持共绘沪蒙文化交流的美好蓝图,包括在上海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乌兰牧骑”精神;以上海三千孤儿和内蒙古“草原母亲”的故事为源头,创作一批现实主义文艺作品,推动两地文艺创作;积极创作一首反应两地友情的歌曲,促成文艺精品力作等,进一步推动沪蒙之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