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动申城,艺术节与你相伴每一天!

2017-11-19

由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19日举行,历时31天,今晚在上海大剧院落下帷幕。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大好形势中举办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今年艺术节以“喜庆十九大,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主线,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背景下,紧紧围绕“一个彰显六个突出”,特别推出国内外精品剧目和新人新作,将“红色基因”、“一带一路”、“中华传统”、“原创活力”、“节庆惠民”、“专业平台”等关键词贯穿各项活动与办节始终,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文化繁荣、文化发展的高度,反映艺术节砥砺奋进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彰显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来自66个国家和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万余名艺术工作者相聚申城,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惠及400多万人次观众。

舞台演出共献演45台剧目,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超过9成,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启航》、荷兰舞蹈剧场现代舞《狩猎我心》、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德国德累斯顿交响音乐会、评弹《寻找蒋月泉》等15部剧目出票率达到100%。

本届艺术节“艺术天空”系列演出覆盖全市16个区的30个户外和室内场地,共献演46台94场精彩节目,更多的优质节目资源辐射到了金山、奉贤、崇明等远郊地区。

“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进入第六个年头,今年共委约12 位青年艺术家推出了9部原创作品。“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共带来157场委约、邀约作品,32项大师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活动。

艺术教育深入学校、社区、商圈和城市新空间,共举办54项111场系列活动。“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了上海市49个校园(其中有7所幼儿园、8所小学、12所中学与22所大学),带去了46台精彩的节目。今年艺术教育推出了首届学生观剧团,共有260多名大、中学生全程参与,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探讨艺术作品,向艺术节提供评价、反馈和建议,为年轻观众开启了广阔的艺术之门。

今年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正式成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124个艺术节和艺术机构踊跃加入。

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共有来自60个国家的地区的代表参会,参会机构500余家,参会国际机构数量较上年增长了39%,以多种形式达成485个意向,更多的中国作品将通过交易会走向世界。

贵州文化周、以色列文化周、无锡、宁波、合肥分会场、朱家角水乡音乐节、上海(嘉定)互动戏剧节、上海魔术节、上海喜剧节等一批节中节活动的成功举办,使艺术节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


一、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重点文艺创作献礼党的十九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期间开启大幕,围绕党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出发这一红色题材,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局整体策划、整体推进、整体实施,推出了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启航》、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这三项上海重点文艺创作作品,“三位一体”地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从当代青年的视角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伟大篇章。乐团特意用了96人的演奏员大编制和96人的合唱阵容,歌颂中国共产党96年的光辉历程。《启航》充分体现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崛起的自觉与自信,获得了中外观众的高度评价。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教授杨燕迪认为,本届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以交响合唱《启航》的首演拉开序幕,以“启航”做题,以交响笔法描绘历史宏图。青年作曲家龚天鹏的音乐写作呈大开大合的气派。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好听而畅达的音乐流动,这种当代严肃音乐中日渐少见的品质对于现场普通听众而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学习内容,《启航》将在北京、上海等地巡演。

   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展出的96幅上海画家历年创作的优秀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在党的指引下,心系家国、放歌时代的赤子之心,开展以后,掀起了一拨又一拨学习观摩的高潮,每天的参观人数高达7000—8000人次,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引起热烈反响,应观众要求,该展览将延期至明年2月25日。

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从党的一大会址石库门畅想开始,作品主题纵贯各个革命历史时期。18首诗作和原创作品赞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光辉历程,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委约创作的《时间的入口》在朗诵会上首次发表,诗歌站在新时代入口,站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节点上,探准历史方位,时不我待,抓住机遇,抒发公众心声。朗诵会作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项以诗歌传播红色能量的重点文艺创作活动,融入文艺工作者的赤子情怀,让来自文学的光亮通过本届艺术节照向更多观众。

 

在本届艺术节的舞台上,多部讴歌优秀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作品成为了众所关注的亮点,比如国家话剧院的《谷文昌》、武汉人艺的《董必武》、宁波演艺集团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

 

一批弘扬民族正气的作品,如天津人艺的《天下粮田》、上海京剧院的《浴火黎明》等,同样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些主旋律、正能量的作品或以交响笔法描画光辉历程、或以史诗卷轴激荡时代共鸣、或以壮美诗歌展望锦绣前程,在申城观众热烈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艺术的魅力激发出全城浓烈的集体情感,掀起一股气象万千的城市人文新风潮。


二、 百花吐蕊,行稳致远,“一带一路”艺术交流合作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自2015年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合作,到2017年10月,“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124个艺术节和艺术机构加入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精心编织“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交流的“纽带”,合作网络机制已显露成果。“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将为沿线国家艺术节提供广阔的合作交融空间,将让沿线国家人民在文化艺术的展示中贴近心灵,相互走近。从经济增长活跃的亚洲太平洋沿岸,到印度洋周边古老而年轻的城镇、中东欧历史悠久的艺术节庆,联盟成为众望所归的共同纽带,也成为集思广益的艺术盛举。

本届艺术节期间,捷克、奥地利、以色列、南非等1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艺术作品,为申城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多元观剧体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音乐节总监叶西穆·古尔·奥亚玛克认为,中国非常活跃,在很多领域有着众多可供交流的艺术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其他国家能有更多的合作,让彼此发现各自的艺术和艺术家,构建可持续的文化交流平台


三、 树魂立根、深度交融,激发原创不竭动力

本届艺术节致力于以更厚重的作品、更深邃的思想,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树魂立根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艺术节的演出舞台上,名团名家云集,国际经典与民族艺术交相辉映。

1、   拥抱国际经典,弘扬民族精髓

拥抱国际经典,弘扬民族精髓,本届艺术节留给观众太多值得回味的经典瞬间。

 

同属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的柏林爱乐乐团和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分别携手中国钢琴家王羽佳、李云迪带来交响音乐会,历史悠久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再度来华献演。

 

 

世界顶尖当代芭蕾舞团NDT荷兰舞蹈剧场带来首次在中国演出的作品《狩猎我心》,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用现代芭蕾全新演绎《魔笛》,英国老地方先锋派舞蹈团用嘻哈演绎经典文学名著《雾都孤儿·费金》。云门舞集、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等国内舞蹈团体也带来了《稻禾》、《昭君》等各具特色的原创作品。

 

美国传奇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以独特视觉语言自导自演《关于无的演讲》,英国知名戏剧家彼得·布鲁克带来改编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全新上演的《战场》,都让上海观众过足戏瘾。

 

  

本届艺术节汇聚了来自8个省市自治区的8个剧种,中华艺术之风扑面而来,其中不仅有京昆等大众熟知的剧种,更有秦腔、曲剧、壮剧、花灯戏这些地方特色浓郁的剧种,从《冯子材》、《易俗社》到《月照枫林渡》、《月亮粑粑》,不仅展现了传统戏曲的意蕴之美,更以其紧扣时代的高扬正气撼动人心。

2、   传承文化之根,创新艺术表达

艺术节并不囿于当好中外文化激荡交流、融合荟萃的文化码头,作为集纳创新的源头,更承担着呵护每一部优秀作品走向世界舞台的文化责任。本届艺术节的委约作品《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以国际经典视角,通过传统民乐诠释上海海派风情,让观众领略到民乐史诗的风采及国外作曲家眼中的上海。另一部委约的舞蹈作品《舞术》,以中华武术中的武侠为魂,糅合了以自由见长的现代舞与先锋派舞蹈,为观众带来了不同凡响的视觉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是艺术家迸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青年强,艺术兴。立足传统艺术进行传承创新,一直是艺术节“扶青计划”的亮点。六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委约71位青年艺术家,创作59部委约作品,均以传承发展为基点,以创新转化为亮点,“扶青计划”已成为艺术节充满青春活力的靓丽品牌。

 

本届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作品再次获得了海外买家络绎不绝的诚意邀约:明年1月,琵琶演奏者俞冰将受亚洲协会邀请赴纽约表演作品《霸王》;旧金山独立舞蹈节和墨尔本城市艺术节有意分别于明年5月和明年12月,邀请北京当代芭蕾舞团郑杰带着他的现代舞作品《寂静之上》赴海外演出;明年11月,香港新视野艺术节有意邀请《霸王》或上海越剧院携越剧作品《再生·缘》参演。

3、   展现多元文化,辐射办节影响

本届艺术节分别举办的贵州文化周和以色列文化周,同样以丰富多彩的演出和展览,鼓励观众与世界多元文化对话。

贵州文化周期间,大型歌舞诗《多彩和鸣》选择了贵州颇具代表的20余个非遗项目, 提取最具代表性的非遗瑰宝,既让观众看到文化大省贵州绽放的魅力,也展示了非遗与当代舞台艺术的探索与融合。“多彩和鸣——大山的节日”美术作品展通过70余件国画、油画、版画,以苗、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为题材,向大众呈现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以色列文化周期间,由平头舞团带来的全新现代舞作品《冰树》作为开幕演出,于极简中展现惊人的想象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再度亮相艺术节,以舒伯特、德彪西等人作品“情”醉乐迷。著名钢琴演奏家亚龙·科尔伯格在钢琴独奏音乐会上演奏了中国传统乐曲《彩云追月》和以色列民谣改编的钢琴曲《让我们一起欢乐吧》,激起观众一起鼓掌合奏。

本届艺术节新创设合肥分会场,与无锡、宁波分会场形成了长三角的办节集群效应。明年,艺术节分会场的“足迹”将踏至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海魔术节、上海喜剧节、朱家角水乡音乐节、上海(嘉定)互动戏剧节为上海市民带来了更多沉浸式、互动性的艺术体验。


四、 节庆惠民,温暖人心,公共文化激发城市爱美之情

本届艺术节进一步探索公共文化精准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以提升文化惠民“获得感”的品质,让市民感受到艺术节为城市带来的温度。

1、   “艺术天空”走出殿堂,亲近市民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艺术节致力于打造“没有门槛”的剧院。“艺术天空”系列活动依托艺术节主板节目,将剧目精、品质高、创意新的文化内容送到市民观众身边,实现“好节目集中、好节目惠民”的目标。本届“艺术天空”呈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创意新,探索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观演体验。本届艺术节“艺术天空”今年首次创设“上海共青森林音乐节”,以户外歌剧和森林音乐会的形式,做到城市景观与经典音乐演出融为一体,让越来越多热爱古典音乐的市民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享受艺术。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办的“十二小时特别活动”以“颂”为主题,将贝多芬逝世190周年作为契机,打造了一场西方乐圣与中国浪漫的隔空对话、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文化的轻松对碰,成为城市的一道艺术风景。

二是品质高,剧目演出阵容更为强大。《炫彩中国》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德国德累斯顿童声合唱团音乐会、捷克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舞蹈《雾都孤儿·费金》、舞蹈《唐诗逸舞》、英国天使之翼童声合唱团音乐会等重磅演出轮番上演,走到户外,走到郊区,使市民观众们在聆听经典、品阅时尚的同时,更真切和更强烈地充实文化获得感。

三是实惠足,惠民服务下沉式深入社区。本届艺术节“艺术天空”全面覆盖本市16个区,服务半径以社区文化中心为原点,遍布社区、商圈、广场。让青年白领在工作场所附近就能欣赏演出,让远郊崇明观众足不出岛就能欣赏芭蕾舞剧《白毛女》,通过强化艺术节公共文化服务的溢出效应,为市民在家门口欣赏艺术提供便利。

四是效果好,“艺术天空”获得越来越多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追捧。在“十二小时特别活动”当天,音乐厅外的草坪上坐满了观众,他们中不乏白发老人,也有三口之家。艺术节期间,寒潮和大雨抵挡不住观众的脚步。共青森林音乐节当天,气温骤降,让演奏家感动的是,台下的观众在每一段演出篇章结束之际仍然报以热烈的掌声。英国老地方先锋派舞蹈团《雾都孤儿·费金》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的演出受到大雨影响,工作人员不得不频繁清理舞台积水,然而演员们毫不退缩、依然倾情投入,现场近千观众即便被雨水淋湿,仍与台上演员热情互动。

2、艺术教育,开凿受众泉眼,永不闭幕的流动体验

本届艺术节“艺术教育”从剧场拓展到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让参与者不再是端坐剧场单纯欣赏的观众,而是参与到城市艺术创作的一员。

一是开启艺术体验新空间。本届艺术节与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携手打造“艺术季节——筒仓里的青春新空间”,在筒仓这个高人气的新型艺术地标里安排了一整天的沉浸式艺术观演,从音乐剧场《霸王》、爱沙尼亚电视女子合唱团的天籁之声到北欧黑匣子舞蹈团现代舞《七宗罪》,让观众体验了一次艺术的“奇妙探险之旅”。

二是培育新生代艺术观众。艺术节今年首次创设学生观剧团,招募大、中学生全程观摩参与艺术节,鼓励学生以各自的视角对艺术作品进行思考和探讨,同时评选自己心目中的艺术节最佳,在参与过程中向主办方提供年轻人的反馈和建议。学生观剧团成员们从沉浸于舞台上的表演,进入欣赏、品鉴学习阶段;从民族到世界,从戏曲到现代剧……每一次走进剧场,都是一次艺术教育的“现场课”。

三是打造文教实践活动范本。以“经典的回响”为主题,以“中华古诗词”为关键词,艺术教育打造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合唱音乐会”汇聚了全市22支中小学合唱队的903名中外学生。来自上海的莘莘学子、来自贵州的大山学童、来自爱沙尼亚合唱团的团员们同台歌唱,通过嘹亮歌声,完成了对古诗词、民俗文化和国际交流的再发现。

四是为生活与游戏注入艺术活力。本届艺术节期间,艺术教育倡导“大人如何生活,孩子就如何游戏”的理念。本届艺术节推出的“亲子新航线”成了孩子们零距离亲近艺术的快乐海洋,西区爱乐小交响乐团《放屁大象吹低音号之动物交响乐团》和音乐剧《下雨了》两场演出让孩子们和家长们在周末与音乐快乐相遇。


五、精准服务,激荡智慧,专业平台建设迈向深海

本届艺术节进一步用国际标准打造推介平台,推介最佳 “中国故事”,交易平台大受关注,受众粘性持续提升。“引进来”甄选项目力图拓宽专业视野,特色精品令人耳目一新。以“时代风采,艺术魅力”为主题,本届艺术节新设好剧论坛,为新时代创作繁荣提供鲜活思想资源。

1、  节目交易引领行业迈向卓越

经过多年发展,艺术节演出交易会的功能性、关注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国内原创剧目演出内容的首发平台、国外买家的必到平台、推介“中国故事”的最佳平台。


个性鲜明的中国艺术家们跨越东西方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创作方式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在本届艺术节的演出交易会上,舞蹈家杨丽萍的新作《春之祭》融入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独创性的改编,收获了50多个海外演出机构与艺术节的合作意向。杨丽萍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艺术家打开国门,让我们通过海纳百川的角度呈现具有东方气质的作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认知。”

灵感源于屈原《九歌》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谭盾新作《九歌·合唱协奏曲》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将于明年首演,更同时被德国贝多芬周年协会、英国皇家爱乐协会相中。谭盾说:“这将是一场东西方音乐家跨越200年的对话,从丝绸之路的两端我们走到了一起”。

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英国皇家爱乐协会、爱丁堡艺术节、以色列艺术节等国际国内一线买家集体参会。KMP经纪公司的创始人克里斯多夫·麦克道尔认为,继承好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以新鲜的视角和原创精神,展现中国文化的自信与魅力,这是海外行家们最有兴趣的,因为它们独特。

爆棚的嘉宾代表、踊跃的邀约洽谈,交易会上热腾腾的景象让人不难看出,艺术节委约作品渐渐形成口碑,国内同行关注,国际机构也期待。“引进来”甄选项目力图拓宽专业视野,特色精品令人耳目一新。而交易会的开幕推介乃至“引进来”、“走出去”两个视频选拔推介会严格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设置规则、流程、和现场呈现,每年邀请著名国际艺术节总监、艺术中心掌门人担当国际顾问,选拔新作品。

昆明剧院继2015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与美国KMP公司签订美国奥斯汀芭蕾舞团中国巡演15个城市16场演出,2016年演出交易会上昆明剧院与新西兰摩登毛利四重唱有限公司达成意向,2017年双方联合宣布已达成由昆明剧院邀请新西兰摩登毛利四重唱在中国西南演艺联盟范围内演出11场的消息。这样的例子在275家国内参展商中还有很多并持续发酵。

2、  打造相互聆听和尊重的艺术平台

本届艺术节除一场主旨论坛外,分设五场系列论坛、一场座谈会和两个培训班。主旨论坛以“有效连接,创新驱动”为主题,秉承“多样、合作、促进、示范”的宗旨,聚焦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解析跨国艺术合作的有效机制与未来趋势。演讲嘉宾从剖析宏观的“一带一路”精神赋予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到阐释中外合作的实际项目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艺术节、艺术机构、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借鉴与示范,并就“一带一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未来合作,探讨具有可持续活力的创新合作模式,勾勒互学互鉴、共同繁荣的合作愿景。 

 

“时代的风采,艺术的魅力”——好剧论坛上,文艺工作者及各界人士从宏观角度对舞台艺术的创作现状进行了交流分析,就如何提升优秀作品的影响力,促进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进行了讨论。戏曲论坛以“良辰美景,姹紫嫣红——中华戏曲在当代的传播”为主题,聚焦中华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解析“中华戏曲”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戏曲发展的“新征程”。歌剧论坛——“歌剧抒写人民情怀”邀请歌剧领域的创作、评论和观众代表,围绕歌剧在当代如何“多元融合,创新发展”这一核心话题,从编剧、作曲、导演、理论等不同角度,探讨歌剧发展的相关命题。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