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R.A.W.!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 委约创作项目评选工作坊正式启动

2016-04-25

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R.A.W.!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创作项目评选工作坊于4月23、24日分别在上海、北京两地展开。始创于2012年的“扶青计划”历经5年蓬勃发展,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发现、孵化、创造和展示型艺术平台,吸引众多富有创意的青年艺术家大胆构思,勇于呈现,既是原创作品和青年艺术人才的孵化机,更是国际文化交流中推送优秀作品和人才的纽带。

2015年“扶青计划”委约作品 《霸王别姬》(摄影:周元)

今年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荷兰等地青年艺术家寄来的72份报名材料,作品涵盖了舞蹈、戏剧、音乐、多媒体、装置艺术等领域,主题新颖,构思独特。经评委首轮初选,35部作品以其相对成熟和创意突出的优势,分别在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和中国国家话剧院排练厅内集中展示。

“扶青”工作坊北京选拔现场

今年,工作坊同样邀请到了各艺术领域的重量级前辈担任评委,他们分别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著名编剧喻荣军、表演艺术家李莎、上戏舞蹈学院院长陈家年、上海歌舞团编舞佟睿睿、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强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李六乙、上海戏剧学院办公室主任张军、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张建民、资深乐评影评人孙孟晋、新民晚报资深记者杨建国和作家卜翌。各位专家老师连续两天不停歇,从仔细阅读所有作品书面阐述,到现场观后对创作人的提问与指导,每一部作品都经过了他们的专业甄别与意见建议。从创作思路到编导手法上的改进,从历史文化呈现方式到主题如何更好地推进,每位青年艺术家都在第一时间得到点拨。

“扶青”工作坊上海选拔现场

(左上:周子瑜《Story@Sound》 左下:于长戈《犯罪题材》 右上:郝玙《A Lover‘s Duet》 右下:韩丹妮《徽州无梦》)

工作坊现场可谓惊喜连连,艺术形式多元化与大胆跨界、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有些作品,即使雏形亦能感受到其创意与底蕴。青年钢琴家顾劼亭带来了戏剧音乐事件《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这一新生舞台形式通过德彪西(钢琴)与杜丽娘(昆曲)二个剧中“人物”的“相遇”及“平行”关系,表达了东西方文化的相知、相通和相融,她在立体多元化剧场里展开穿梭时空的对话,阐述古典文化不仅需要大众传播,更需大众体验的观点。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蓝天用独特的方式传播戏曲基本美学,他的《解读•京剧》设计精巧,将京剧的五法四功等基本元素既抽象又具体地逐一展现,配合投影画面和简明扼要的中英文字幕注解,能使中外观众对这些陌生的京剧术语有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顾雷的《不适情耳》每个段落如“回转寿司”般在观众面前经过,观众如同食客,静坐不动,却能激发出不同的感受,通过叠加和构建,最终在观众心里引导出全戏的意味。杨浥堃带来了一部充满怪诞色彩的黑色喜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80 后的唐梋梋以“我”的视角、用旁白的方式娓娓道来记忆中“我”的外祖母和她的老同姊妹及同村女书女人们的故事,整个作品采用德国皮娜鲍什式的“舞蹈剧场”的表现形式,呈现方式多元化,除戏剧表演、旁白说词、仪式乐舞还有现代胶片质感的影像表现及抽象的舞美设计。而身在海外的舞者回广磊和娄梦涵因有事在身未能到场,他们通过视频向现场评委阐述了自己作品,并且通过互联网得到了专家面对面的实时点评和建议,受益匪浅。

“扶青”工作坊上海选拔现场

(左&右上:蓝天《京·探》 右下:黄慧《浪漫情话听音会》)

即便有些作品完整度不够,编导方式略稚嫩,仍需进一步修改,但他们的创作激情感染着所有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愿成为他们的伯乐,引领他们走向成熟与辉煌。最终确认得到委约的作品,将由艺术节提供制作资金和技术、场地、舞美、演员等全方位支持,并于今年10月中下旬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期间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