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闭幕式在即 辛丽丽呕心编创《粱祝》

2001-11-30
  第一次当编导,对穿了近三十载红舞鞋的辛丽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尽管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周前就排完了,但她也无暇放松一下。艺术节闭幕式在即,很多细节还要打理。看上去,她憔悴了许多,但精神却出奇地好。

  《梁祝》的编舞工作落在她身上,完全是个意外。近年原创芭蕾舞剧一个接一个问世,中芭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广芭有《梅兰芳》,作为中国芭蕾界一支重要力量的上芭,又岂能坐视身为艺术总监的辛丽丽意识到,上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靠新作品来说话。在市领导支持下,上芭搞起了一部4年里已排过两稿的《梁祝》。因为编导力量缺乏,最终辛丽丽自己被“逼”上了编舞的位置。今年3月,《梁祝》创作班子搭起来了,可偏遇演出和比赛频频,她忙得喘不过气来,编新戏只能见缝插针。作曲徐坚强刚写出一段音乐,她就抢着酝酿双人舞;平时见了熟人,无论是搞戏曲、影视的,她都要人家品头论足。对她来说,编创《梁祝》像“蚂蚁搬家”,又像“蜘蛛织网”,一段段地“抠”和“织”,得来不易。

  辛丽丽说,没有骨子里的优美,芭蕾徒具其形;没有人物形象上的亲和力,观众又不会真正感动。在她的构想中,《梁祝》应是一部优美、浪漫、可看的作品。作为全剧最美的意象--“蝴蝶”,它既是主人公生活环境中的常客,又是坚贞不屈的爱的精灵。她要让千变万化的蝴蝶成为表达主旨的手段,在“梁祝”双人舞的核心舞段之外,她4次穿插了蝴蝶群舞,20只蝴蝶翻飞于舞台之上:“共读”中是象征美好青春的彩蝶,“送别”中是表现炽热爱情的黄蝶,“化蝶”中是忧郁的黑灰色蝴蝶,尾声又是充满飘逸感的斑斓彩蝶……情系《梁祝》的辛丽丽,不止一次地在梦中随蝶起舞。然而她明白,要让“蝴蝶”真正“飞”起来,靠一次首演远远不够。她不需要仅仅出于捧场的掌声,而更渴望听到观众的中肯意见,她多么希望,这只中国“蝴蝶”飞向世界……     (解放日报 记者 伍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