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青草间邂逅经典

  草地,音乐,弥散的浓浓艺术气息让人陶醉。自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以来,已经有25场音乐会作为“天天演”系列活动在这片市中心的绿地上举行,近4万人次观众与音乐相约草坪音乐会。

  今年“天天演”的36场户外演出以崭新的姿态面向大众,除了演出范围扩大,演出阵容也有了很大提升,六成以上的节目来自参演本届国际艺术节的艺术家与团体,名家名团云集。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成为“天天演”的主场地,观众席地而坐,伴随青草芬芳欣赏音乐,这种轻松惬意的形式受到了音乐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的欢迎。

草坪音乐会 拐弯遇上经典

  4日晚间,一场密密的细雨,让来自宝岛的台湾爱乐交响乐团原本计划在城市草坪上进行的演出搬入了室内。“实在是因为乐器不能被雨淋,否则我们还是希望演出能够在草坪上举行。”艺术节工作人员这样表示。在此之前,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大师版《牡丹亭》就是在阴雨中进行,观众们披着雨衣沉浸在艺术之中。

  没能在户外演出,对于台湾爱乐乐团而言,多少是个遗憾。乐团执行长邱瑗在演出前就专门考察了场地,对于这片草坪寄予很高的期望。事实上,不少今年在这里演出的艺术家对于这一户外舞台都显露很高的期待。俄罗斯著名小提琴家列宾说:“户外露天是我最喜欢的演出地方。让过往行人一个拐弯就可能邂逅经典,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经历。”他作为首场“天天演”的嘉宾登台亮相,拉响了那把1743年瓜内里名琴。

  的确,比起室内正襟危坐观看演出,户外草坪音乐会更崇尚随意、轻松,注重与自然的交融、与城市的互动。从柏林爱乐乐团的森林音乐会,到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从美国芝加哥的拉维尼亚音乐节,到波士顿探戈坞音乐节、纽约中央公园音乐节,户外音乐会已成为国际上最热门的演出形式之一。

  邂逅经典,也让观众日益接受和欢迎这一音乐会形式。首次来草坪广场听音乐会的陆阿姨告诉记者,起初,她对于席地而坐的形式还有些顾虑,但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尽管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横排数列,但现场秩序在舒适悠闲中显得井井有条。“坐在地上蛮好,就像回到过去看露天电影一样,一下让我感觉年轻了好几岁呢。”

听觉有保证 视觉无遮挡

  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原先是硬地式台阶广场。2012年7月,为丰富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演出内容,黄浦区对该地块进行绿化改建。次年年末,音乐广场竣工,占地5418平方米,最高可容纳3000位观众。去年,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已经实验性地举办了24场音乐会,先后有4.3万人次的观众在这般充满诗意的环境中聆听音乐。

  黄浦区文化局局长杨刚表示,从最初的“心中没底”,到如今的运行成熟,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邂逅艺术的绝佳舞台。不过这样一个舞台的建设凝聚了各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音效问题。由于音乐广场紧邻延安路高架桥,延绵的车流声会干扰音乐会的演出效果吗?为了创造安静适宜的现场环境,相关部门采用了大树、绿地、大树三重包围形式,以此“罩住”舞台和观演区域,达到“汽车喇叭声、引擎声进不来,乐声不外泄”的效果。同时,周边还种植了绿篱,以这种“自然形成”的围栏,巧妙地隔开观众与行人。

  在观众“耳朵享受”得到保证之后,也不能忽视“视觉”效果。为了让靠后的观众视线不被遮挡,草坪被规划成从东向西渐次上升1.5米,确保现场观众犹如坐在阶梯剧场一般。

  接受高频率举办的音乐会考验,草坪是否能够承受?工作人员表示“没有问题”。音乐广场上的草皮特意选择了“海滨雀稗铂金”品种,这种一般用于高尔夫球场的草皮具有色泽鲜绿,质地细腻柔软的特点,而最关键的是它耐践踏,损伤后恢复快,并且还有抑制杂草生长的属性。

  在盎然绿意之中,白天仰望蓝天白云,晚上欣赏夜幕星空,耳边悠扬着欢快的音乐,实在让人感到惬意之极。

(文汇报 记者 徐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