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么让孩子学琴

  作为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增设的“艺术磁场”板块的活动之一,10月24日,于上海儿童剧场举办了“‘我和88个小伙伴’——刘诗昆与上海琴童大师班”。同我在其他城市所做的大师班一样,这一活动前后,琴童家长们就自己孩子学钢琴提出了许多问题、疑问和困惑,希望得到我的解答。

  我三岁开始学钢琴,也是琴童出身。近些年来,我在全国40个多城市开办了200多家“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和“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现在学生多达近10万,我对中国琴童和家长们的相关现状与心态是非常了解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增设“艺术磁场”的目的,就是为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素质,进行一些艺术教育、艺术普及的工作。我愿意借这一机会,将我的相关观察、看法和经验,与广大读者,包括琴童和家长们分享。

  当下上海和全国琴童家长们对孩子学钢琴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疑问和困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学琴过程中,学着学着没兴趣、没毅力、不耐烦、不想学了,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琴必须要有兴趣,甚至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学下去或者学得好,没兴趣就很难学下去或者学不好。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

  孩子学钢琴,应将其视为一种对孩子的教育,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中的基础性素质教育,而不应当单纯地视为给孩子安排的一种文娱活动。既然是教育,就应该按照教育本身的性质和规律来看待(对于学其他乐器或其他艺术项目也应如此看待)。关于这方面,我请教过多位权威教育学家,包括少年儿童教育学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教育总体上是不能同兴趣简单画等号的;对于少年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教育的性质与实践本身,就带有及需要带有一定的、适当的强制性。

  打个比方,如果在上海小学生中做一次儿童民意测验,你问他们:更喜欢每周星期五晚上还是星期一早上?更喜欢每年放暑假之日还是暑假后开学之日?更喜欢每天放学老师多留些作业还是少留些作业?我想,绝大多数孩子的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家长们都会认识到自己上小学的孩子无论喜不喜欢,有无兴趣,都必须将学校的课业学好、功课做好,而不能排除对孩子的一定强制性,那么,就没有必要在学琴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结兴趣问题了,因为,无论孩子们是上学、做功课还是学琴练琴,实质上都同样是对孩子的教育。

  当然,我说的强制性,不是指要简单粗暴甚至打骂,而主要应当想方设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引导、诱导、激发孩子的学琴兴趣。以我自己为例,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不是弹琴,而是飞机、大炮、军舰、火车等等。我今年75岁了,就天然兴趣而言,我的兴趣,或者准确地说,业余兴趣,依然不是弹琴,而是旅游、看影视剧,等等;而且我最爱看的影视剧也不是文艺片,更不是音乐片,而是战争片、历史片、科幻片、惊险片这类片子。我小时候学琴,我父亲(名刘啸东,解放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知道我的这些兴趣,他就常常在琴谱的空白处画上一架飞机或一辆汽车,随着我弹琴音符的高低,他就对我说:“你听,飞机起飞了,现在又降下来了”;随着我弹琴速度的快慢,他又会说:“你听,汽车加速了,现在又减速了。”我手里弹着琴,眼里看着他画的图画,脑子里想着飞机起降或汽车行驶,慢慢就这样练出来了。“软硬兼施”,“恩威并用”,这两句话用在对琴童的教育上,也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软硬”,还是应以“软”为主;“恩威”,还是应以“恩”为主。

  第二,孩子学钢琴,需不需要具有一定的、或者较大的音乐天赋?

  我的答案是,如果这个孩子将来要走音乐专业道路,成为音乐方面的“状元”,当然需要具有一定的超众音乐天赋。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琴童而言,长大后走专业道路的只可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琴童学琴都是作为业余来学,而只要具备正常智力智商的孩子,就都能够正常地业余进学钢琴或其他乐器。

  再打个比方,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要学语、数、英、理、化等等课程,是不是针对每门课程都要求孩子全要有相应过人的天赋?显然不是。孩子学些包括钢琴在内的美育课业项目,就如同在学校里学语文、数学等等课业一样,并不需要对每门课业都必须具有特殊的天赋; 只要智力智商正常的孩子,都能正常学语文、数学,也都能正常学琴。

  第三,让孩子学钢琴,要不要考虑孩子手的大小、手指的长短?

  不少初学钢琴的琴童的家长,常会提出这一疑问。我的回答是,凡是手大小、手指长短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之内的孩子,都能正常学钢琴。当然,如果想走钢琴专业道路,最好手略偏大一点;但是在中国和世界上,也有一些手并不大甚至还略偏小的人,也成了出色的钢琴演奏家。钢琴这种乐器已经定型存在了150到200年之久,在这么漫长历史时间中,全世界不知有多少孩子学过钢琴,而钢琴琴键的尺寸和大小,是为这么多的普通人、普通孩子设计的,不是只为极少数超大手的人,包括超大手的孩子而特别定制的。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的上述回答,我可以郑重、负责地说,绝不是我本人的一孔之见和一家之言,而是全世界诸多有资格的钢琴专业或音乐专业人士的共同认知和结论。在孩子学琴这件事情上,中国家长的误区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家长总体上更多和更明显些。但可喜的是,当前在我国,在这方面建立正确认知的琴童家长正在逐步增多。对此,我个人也很愿尽自己之力,多做些相关介绍和推广工作,为我国作为美育的少年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事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 刘诗昆 刊登于解放日报)